王宏江
一、导师基本情况
姓名:王宏江,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20210165@hznu.edu.cn.
指导专业:
1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
2社会体育指导(硕士)
3学校课程与教学(博士)
二、研究领域
1.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研究、竞技体育管理、体育风险管理)
2.体育史(体育通史、体育学术史)
3体育文化与传播(运动项目文化、休闲体育、体育舆情)
4.体育基本理论(学校课程与教学、体育学科建设)
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
三、主讲课程
1.《体育概论》
2.《体育史》
3.《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4.《休闲体育》
5.《奥林匹克运动》
四、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0年9月--1995年6月,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学士。
1998年9月--2001年6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方向)硕士。
2001年1月--2021年10月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主任、副主编,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系、体育史研究所负责人,天府国际赛事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中华国术院副院长。教授,编审,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体育学博士后合作导师。
2012年9月--2019年6月,上海大学,历史学博士。
2021年11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体育学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生导师。
五、学术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多家体育核心期刊编委、审稿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先后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体育期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休闲学会运动休闲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新闻生产、学术出版和体育教学、研究工作2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体育报刊出版研究》《民国体育学术史研究》《体育学术规范的演进》等学术专著5部。
六、主持教学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发展与体育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20万元,2017.06–2022.06。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制度主义视阈下奥林匹克中国实践研究,20万元,2023.09–2026.12。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都市体育文化建设研究,10万,2013.06–2018.03。
4.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巴黎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精神风貌研究,5万,2025.05–2026.4。
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5万,2008.06–2010.03。
6.四川省科技厅平台项目,体育科技信息系共享服务平台,20万,2015.06-2017.06
七、代表性论著
[1]王宏江,王科飞,刘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40年来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22,42(01):35-44.
[2]王宏江,王永顺,刘爱玲,郭晨光. 体育文化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4):112-120.
[3]王宏江. 都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2):49-54.
[4]王宏江,倪京帅. 都市文化视域下的海派体育文化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02):84-89.
[5]王宏江,刘潇.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体育报刊出版的历史考察——基于《中国滑翔》和《体育通讯》的文本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5,36(03):74-78.
[6]王宏江. 多元世界与世纪中国:百年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审视[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1):15-19+27.
[7]王宏江,王洪珅,吴雯. 四川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03):11-15.
[8]王宏江,胡敏娟. 古巴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07,(11):80-82.
[9]王宏江,刘青. 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3):7-11.
[10]王宏江. 我国当代体育报纸现状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19-22.
[11]王宏江, 陈志钢, 庄子琛, 张飞, 周陈健, 江岑. 公共服务升级背景下智慧社区体育治理效能研究——温州智慧百姓健身房的案例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51 (01): 17-24+60.
[12]杨茜, 郭晴, 王宏江, 刘欣. 大型赛事志愿者组织社会化阶段与策略研究[J]. 体育科学, 2024, 44 (11): 32-39.
[13]张腾, 王宏江, 温宇红, 董家农.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水中活动现状审视与课程体系构建[J]. 体育学刊, 2024, 31 (02): 119-126.
[14]刘洋, 王宏江, 郑和明, 金秧. 博弈性与主动权:地方体育产业协会治理结构特征与优化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0 (06): 719-727.
[15]高跃, 王宏江.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视域下我国体育博士教育转型发展的多重需求与实现策略[J]. 体育学刊, 2023, 30 (01): 105-111.
[16]Zichen Zhuang , Xi Yang , Xiaolong Chen , and Hongjiang Wang .Field Study: How Are Vulnerable Children in China Developing Through Sport-Based Social Projects?[J]. SOCIAL INCLUSION,2025,13:1-27
[1][2][6][8][9]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八、成果奖励
1.专著《中国体育报刊出版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2.专著《体育管理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
3.专著《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体制改革研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
4.研究报告《巴黎奥运会涉中国代表团舆情、预防机制及应对研究》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024)
5.研究报告《关于杭州作为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主场承办城市的风险预判及应对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02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书记邮箱:tyyjk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