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工作会议在我院举办
3月29日,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工作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原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专委会顾问华南师范大学卢元镇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周武以及来自国内 20 余所高校的专委会委员、体育社会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专委会的长远发展与体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盛宴。开幕式由专委会副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宏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周武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源远流长的办学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以及学科与专业的特色发展,让与会人员对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原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发表致辞。他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体育社会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迎接 AI 时代的进程中,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见解,为专委会的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
专委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马廉祯教授对专委会过往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复盘。肯定了专委会在《体育社会学》教材编写、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成绩。会议传达了中国社会学会分支机构工作联席会的会议精神,对学会在分支机构设立、人员配置、活动组织及换届选举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他还向与会代表通报了体育社会学专委会的规章制度调整方案,以及新增理事单位的动议,并公布了中国社会学会本年度学术年会的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当天下午,一场极具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座谈会正式召开会议聚焦两大关键议题围绕社会学前沿领域的新趋势、新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对分支机构协作机制的优化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体育部仇军教授指出,尽管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壮大队伍规模。他强调,只有拥有广泛的人才基础,才能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易剑东教授对 “体育社会学” 和 “运动社会学”的概念与范畴进行了深入辨析,进一步明确了体育社会学专委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他建议专委会吸纳更多社会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社科思维,关注现实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论坛直播、公众号推送、学术培训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并适时创办学术集刊,推动专委会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专委会副秘书长、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许月云教授强调了吸纳青年学者和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提出要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工作平台。她鼓励青年委员充分运用新技术,提升专委会的影响力,并加强与一级学会的沟通交流。专委会副秘书长王宏江教授对专委会的学术出版工作提出了展望,强调专委会要找准定位,明确办会、办刊方向。
鲁长芬教授、茹秀英教授、马德浩教授等众多与会代表,围绕学术年会的规模与质量、学术公众号与学术集刊的创办、体育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等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会议最后,马廉祯教授对与会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表示,专委会将认真梳理这些宝贵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发展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推动体育社会学专委会持续进步。
此次工作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专委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书记邮箱:tyyjk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